谈写作
“理论并没对我的小说产生影响”
记者:切身经历之后,和上海这两座城市在你眼里,有哪些异同?
周嘉宁:我很爱,尤其是冬天的。相比上海更开阔,丰富,包罗万象,自在。我总能在遇见有趣的人,有趣的对话。
相比之下,上海的秩序感更强,另外,上海是我的家乡,尽管我是个地域意识很差的人,我也没有办法回避一种潜意识里的根源性。我很喜欢一支上海的乐队叫“顶楼的马戏团”,我从二十岁出头就开始听他们的歌,直到现在。他们唱的是那个我心目中,无法描述的上海。
记者:“钢筋水泥的丛林”,从这个角度说,城市生活对个体来说,毫无浪漫和诗意可言。
周嘉宁:我喜欢大城市,是因为我喜欢无聊。人在无聊中,思维形式会突破一些常规,寻求新意。
我是一个无法脱离城市生活的人,但并非所有的人都真的适合大城市。因为大城市具有太多的雷同性,全世界的大城市都有面貌一致的部分。它适合一部分人,但是也有另一部分人,他们的性情无法在这种过分的秩序感和雷同感中得到疏解,他们需要撒点儿野,他们需要一些特殊的东西。所以请根据自己的性情进行选择,大城市常常是一种非常机械和无聊的存在。
记者:你取得了复旦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硕士学位。文学创作实践之外,还拥有文学理论研究功底。你怎么看待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?
周嘉宁:我虽然读了很多年的书,但是我并没有花很多时间在学校里。我倒是希望那些文学理论可以对我的小说产生影响,因为当我渐渐明确自己的写作方向,以及确定了一部分文学观以后,我发现自己严重欠缺的就是哲学思辨能力和理论支持。这点令我感觉非常遗憾。到目前为止,理论并没有对我的小说产生影响。(杨梦瑶)